2013年3月,傳媒學院部分師生參加了微電影《彝劇》的攝制,該片是云南首部以彝族、彝劇為題材的微電影。
《彝劇》以云南四大少數(shù)民族劇種——彝劇的誕生發(fā)展為主線,再現(xiàn)1956年至1958年期間,大姚縣曇華麻秸房俱樂部創(chuàng)辦演出地方戲,最終形成較為完整的戲劇藝術的整個過程。該片在制作完成后投放網(wǎng)絡,反響良好。
彝劇是一個地方民族劇種,曇華是彝劇的發(fā)祥地。1957年,曇華鄉(xiāng)民辦教師楊森采用端公“跳神”的某些動作與神態(tài),以《梅葛調》、《過山調》、《放羊調》為唱腔,結合彝族民間歌舞,模仿漢族花燈形式編演了《半夜羊叫》、《狼來拖羊》等劇目。在1958年參加文化部在大理召開的“西南區(qū)民族文化工作會議”時演出《半夜羊叫》受到贊揚與肯定,并正式定名為彝劇。2008年,彝劇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(chǎn)保護項目。
影片以彝族音樂和舞蹈貫穿始終,串插小戲、歌、舞、樂,用淳樸生動的情景揭示了彝劇的文化內(nèi)涵,將大姚縣的特色文化、人文風貌和自然風光作了一次立體呈現(xiàn)。影片所有演員都是來自彝族地區(qū)的民族民間鄉(xiāng)土藝人,影片中的歌曲采取現(xiàn)場錄音,由當?shù)孛褡迕耖g傳承人、歌手及藝人原聲演唱,傳媒學院師生參加了影片的錄音、攝像、場記和剪輯工作。
相關內(nèi)容: | |
微電影《彝劇》入圍“金鶴獎”提名獎(2015-2-9 16:18:48)[23874] | |
傳媒學院師生參加《彝劇》攝制(2013-8-10 20:10:59)[23783] | |
MV昌寧紅(2013-8-10 14:24:08)[23543] | |
MV古茶飄香(2013-8-10 14:20:43)[22908] | |
黑白(2013-8-9 19:23:06)[30622] | |
冬(2013-8-9 19:21:45)[29901]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