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現在所處的位置: 首頁 >傳媒學院 >傳媒學院師生參加《彝劇》攝制
> 編導專業(yè)
> 主持與播音專業(yè)
> 新聞采編與制作專業(yè)
> 電視節(jié)目制作專業(yè)
> 攝影攝像技術專業(yè)
> 影視動畫專業(yè)
> 多媒體設計與制作專業(yè)
> 影視廣告專業(yè)
昆明藝術職業(yè)學院傳媒學院
地址:云南昆明官渡區(qū)環(huán)湖東路
電話:0871-68181772 68181980
傳媒學院師生參加《彝劇》攝制
2013-8-10 20:10:59 閱讀23782次
2013年3月,傳媒學院部分師生參加了微電影《彝劇》的攝制,該片是云南首部以彝族、彝劇為題材的微電影。
《彝劇》以云南四大少數民族劇種——彝劇的誕生發(fā)展為主線,再現1956年至1958年期間,大姚縣曇華麻秸房俱樂部創(chuàng)辦演出地方戲,最終形成較為完整的戲劇藝術的整個過程。該片在制作完成后投放網絡,反響良好。
彝劇是一個地方民族劇種,曇華是彝劇的發(fā)祥地。1957年,曇華鄉(xiāng)民辦教師楊森采用端公“跳神”的某些動作與神態(tài),以《梅葛調》、《過山調》、《放羊調》為唱腔,結合彝族民間歌舞,模仿漢族花燈形式編演了《半夜羊叫》、《狼來拖羊》等劇目。在1958年參加文化部在大理召開的“西南區(qū)民族文化工作會議”時演出《半夜羊叫》受到贊揚與肯定,并正式定名為彝劇。2008年,彝劇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。
影片以彝族音樂和舞蹈貫穿始終,串插小戲、歌、舞、樂,用淳樸生動的情景揭示了彝劇的文化內涵,將大姚縣的特色文化、人文風貌和自然風光作了一次立體呈現。影片所有演員都是來自彝族地區(qū)的民族民間鄉(xiāng)土藝人,影片中的歌曲采取現場錄音,由當地民族民間傳承人、歌手及藝人原聲演唱,傳媒學院師生參加了影片的錄音、攝像、場記和剪輯工作。
相關內容: | |
微電影《彝劇》入圍“金鶴獎”提名獎(2015-2-9 16:18:48)[23868] | |
傳媒學院師生參加《彝劇》攝制(2013-7-28 20:08:21)[21112] | |
傳媒學院攝影實訓課程組織外拍活動(2015-6-11 14:51:18)[37639] | |
傳媒學院成功組建航拍小組 并開設選修課(2015-4-24 14:43:21)[45979] | |
傳媒學院再添殊榮 獲批專業(yè)實訓基地(2015-4-22 14:20:20)[44792] | |
傳媒學院再添殊榮 獲批專業(yè)實訓基地(2015-2-12 22:43:19)[35325] |